“博览医书”数据库介绍
一、数据库简介
博览医书(www.imedbooks.com)是由山东麦德森集团山东搜搜中医信息科技限公司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重点打造的,是以中医古籍全文数字化为特色、中西医相结合的大数据平台。该项目自2014年研发,现行博览医书4.0版本,基于互联网技术深度学习,构建了独有的词网系统和知识地图,实现了中、英、法等多语言版本。涵盖基础古籍库、专科古籍库、珍稀古籍库、域外古籍库、病种医学库、医案医学库、古籍影印库等15大数据库,古籍入库量2700余种、中医病种400余个、方剂9万余首,形成7万余条中医词网,整合30余部中医辞典,拥有35项专利软著。依托词网系统,开发“智慧开方”系统,辅助临床诊疗决策;提供病种方药统计、本草知识统计、图书学术发展趋势图等统计分析功能,让数据可视化;助力科研学术,上线“一键引用”功能,共享数据红利。同时,依托“博览医书”平台,提供中医古籍数据整理服务,对先秦两汉时期到清朝(含)时期的相关中医古籍文献,以中医病证为纲,从源到流对理、法、方、药进行梳理和挖掘,为“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服务”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治疗疾病作出参考和指导。
目前,博览医书已成功加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被写入“十四五”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中国文献学概论》。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大数据产业‘三优两重’项目”山东省优秀大数据产品。
使用机构近300家,涉及近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传承中医文化,造福人类健康,为健康中国助力,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医的美好!

二、数据库特色
1.研发专业权威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顶级中医院校研究机构为后盾,提供专业权威支持。
2.数据资源丰富
涵盖从古代至当代15大中医数据库,收录中医古籍2700余种,中医病种400余个,本草8980余味,方剂9万余首。
3.专业词网互通
基于互联网技术深度学习,形成7万余条中医词网,实现中西医知识的互联互通与通检通查。
4.多源辞典整合
整合《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药名大典》《中医辞海》等30余部常用中医辞典,形成35万余条辞典条目,实现中医词汇多来源多出处。
5.检索便捷精准
基础检索、高级检索、书内检索、结果中检索四大检索实现数据条目化显示。
6.智慧中医辅助
中医智慧开方系统提供智能诊疗服务,结合中医古籍、古今医案等内容给予临床医生辅助决策。
7.统计分析明晰
依托词网系统,提供病种方药统计、本草知识统计、图书学术发展趋势图等统计分析功能,让数据可视化。
8.一键复制引用
论文参考文献一键自动生成、复制直接引用(国家标准电子期刊引用格式),助力学术科研。
三、数据库主要内容
(一)7大版块
1.数据库:共设有15大类目数据库,范围更全面、类别更多样、知识更系统。
2.方药统计: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对不同中药在所检索方剂中出现的频次、病种中本草的归经进行统计。
3.智慧开方:结合中医古籍、古今医案、本草方剂等内容智能化对症开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辅助医生临床决策、学习名家名方经验等。
4.学术指南:整合诊疗指南、政策文件、医学热点、名方古籍推荐等专题内容,构筑综合性学术天地。
5.热门榜单:设有古籍、本草、方剂以及学习排行榜,一览中医热搜内容,提供学习指南。
6.活动专栏:动态活动专区,多重好礼激活趣味中医学习。
7.中医圈:一个实时交流平台,推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二)15大类目数据库
1.基础古籍库:精选战国至清朝时期的中医基础类典籍700余种,所选书目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法,内容涉及医经、基础理论、伤寒金匮、诊法、方书、医史、临证综合、综合性著作、其他等9大类。
2.专科古籍库:精选战国至清朝时期的中医专科类典籍500余种,所选书目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法,内容涉及内科、外科、女科、儿科、眼科与口齿咽喉科、伤科、温病、养生等8大类。
3.珍稀古籍库:收录了民国前的珍稀中医古籍,参考循证医学与《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依据2006年文化部发布的《古籍定级标准》及《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在历史性、学术性及实践性基础上,精选200余种珍稀中医古籍。
4.域外古籍库:收录了散佚海外的珍善中医古籍200余种,多为国内已经失传或存藏极少的珍稀书种,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书目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法,内容涉及医经、基础理论、伤寒金匮、诊法、本草、方书、医史、临证综合、综合性著作、内科、外科、女科、儿科、眼科与口齿咽喉科、伤科、温病、针灸推拿、养生、其他等20大类。
5.病种医学库:收录了12类中医科目的400余个病种。以中医病证为纲,汇集中医文献精华,同时包括对病种同义词的整合,全面、精准,为“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治疗疾病作出参考和指导。
6.医案医学库: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法,收录了民国前的医案医话医论类中医古籍200余种,医案记载了病历和治方,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医话和医论主要是理论性的学术文献,分别记录中医理论和具体的各种医疗方法。中医医案对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来说,对中医学者总结交流现代中医临证经验,以及学习经典、理解经典和阐释经典具有积极作用。
7.中医方剂库:收录了方剂98825首,其中包含经典名方200首、中成药3472条,详细介绍了其异名、组成、功用、用法、主治、运用、加减化裁、宜忌等相关知识。提供病种方药统计功能,可通过检索病种,对其进行数据的统计得出使用药物的频次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
8.中医本草库:收录了120种本草类中医古籍与21类功效的本草,介绍了8981个本草的别名、基源、生态分布、性味、功能主治、归经、用法用量、配伍应用等相关知识。提供中药归经统计功能,可通过检索病种,对其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得出使用药物的归经数据分析。
9.历代名医库:历代名医库收录了18389位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历代中医名家以及域外医家,介绍了他们的行医历程、医学贡献和相关著作等。另外还收录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20位国医大师,介绍了他们的大医风采、临床心得与学术论文。
10.现代医学书库:收录了1500余册现代医学图书与4244条西医临床知识。现代医书种类主要包括医学参考书和医学科普读物等,涉及现代医药学和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所有领域,体系完整。西医临床知识涉及24个科目,介绍了临床病证的病症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预后、护理等相关知识。
11.中医精品网课:与名医名师、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发布系列精品课程,涵盖视频、音频与趣味中医三个模块,从权威、深入、浅出的角度,由名医名师讲授临证经验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学术精髓。
12.古籍影印库:精选战国至清朝时期的影印版中医古籍300余种,展现古籍原版原貌,最大限度地保留古籍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学术研究价值。
13.针灸推拿医学库:收录了50余种针灸推拿类古籍专著以及400余条腧穴知识,腧穴知识库内容按照第十版《经络腧穴学》教材内容,以经络为类别,内容涵盖腧穴的代码及属性、定位、解剖、主治和古文献摘要等相关知识。
14.民国中医书库:收录了民国时期中医典籍400余本以及相关期刊文献,民国时期的医学书籍记录了当时较新的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反映了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
15.当代中医书库:收录了自1949年至1980年的当代中医书籍150余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著作层出不穷,包括治疗技术的传播、临床经验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新进展的推广等,在中医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四、数据库主要功能
(一)检索功能
1.基础检索:搜索任意内容,可勾选数据库进行检索定位。检索结果页面可实现聚类检索,可见关键词所包含的条目、书目、知识、音视频和词网等。检索结果可实现不包含同义词的精确再检索。
2.高级检索:支持医学图书的多途径知识分类获取,可实现按字段、成书年代、关键词等条件的检索,支持检索项的多重“与”“或”“非”组合检索。
3.书内检索:在书籍内部进行关键词检索,查找书内关键词相关内容。
4.结果中检索:在已检索结果的基础上,可再次输入关键词进行结果中检索,结果页面将展示全部检索字段的内容检索可一直累加。
(二)导出功能
1.支持古籍条目、知识条目的导出查看。
条目
内容
古籍条目
书名、朝代、作者、卷次、标题、正文
知识条目
标题、内容
2.一键引用: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可引用的格式,可一键复制,为撰写论文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功能服务。
(三)统计功能
1.知识图谱分析和呈现:使用知识地图技术,实现可视化,支持词网、知识发现及图书学术发展趋势图的分析和呈现。
2.本草知识统计:通过检索病种,对其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得出使用药物的归经数据分析。
3.方剂知识统计:通过检索病种,对其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得出使用中药频次的数据分析。
五、数据库网址
“博览医书——中西医百科数据平台”(www.imedbooks.com)